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Today, many products ar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to function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efore they fail. Determining product reliability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manufacturers of highly reliable products with only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 available for internal life testing. In particular, it may b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optimal burn‐in parameters and characterize the residual life distribution.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is to use data on a quality characteristic (QC) whose degradation over time can be related to product failure. Typically, product failure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passage time of the degradation path beyond a critical value. If degradation paths can be modeled properly, one can predict failure time and determine the life distribution without actually observing failure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use a Wiener process to describe the continuous degradation path of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duct. A Wiener process allows nonconstant variance and nonzero correlation among data collec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 propose a decision rule for classifying a unit as normal or weak, and give an economic model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termination time and other parameters of a burn‐in test. Next, we propose a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product's life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passed unit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ies are all based only on the product's initial observed degradation data. Finally, an example of an electronic product, namely contact image scanner (CIS),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procedure.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3  相似文献   
32.
藏区地基处理中如果能采用戈壁土作为换填材料,可以较好的解决该地区地基加固费用高的问题。结合某新建工程,对换填戈壁土方法进行经济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经济合理,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从信息化条件下防空作战的实际需要出发,描述了搜索雷达与火控雷达的侦察效能对群抗击效率影响的基本特点,运用概率论和防空兵射击指挥理论,建立了防空兵群分散指挥和集中指挥时,搜索与火控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对群抗击效率影响的数学模型,结合实例计算分析了选择射击指挥方式时搜索雷达发现目标概率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34.
为了得到横向效应增强型弹(Penetration with Enhanced Lateral Efficiency projectile, PELE)对金属薄靶垂直侵彻后的弹体轴向剩余速度,运用平面冲击波理论,对PELE的侵彻机理进行分析。参照平头弹体对靶板的侵彻模型,将PELE侵彻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外壳体和内芯撞靶区域对应的环形塞块获得的能量、冲击波作用下弹体的内能增量以及剪切耗能等。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得到PELE垂直侵彻金属薄靶后的PELE弹体轴向剩余速度的理论模型。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设计相应的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得到的试验结果和理论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均吻合得较好。因此,得到的PELE垂直侵彻薄靶的轴向剩余速度理论模型可为工程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5.
国家经济力量是军事力量的唯一源泉,军队的战斗力大小是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战斗力是军队一切工作的核心。但是,经济力量并不等于就是军事力量和战斗力,要把经济力量变为军队的战斗力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转化过程。其整个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即经济力量向保障力量要素的转化;保障力量要素向保障能力的转化;保障能力向战斗力的转化。认真研究这些转化过程和转化环节,掌握其转化途径、方法和转化机制,对于促进和加快转化速度,提高转化效率和军队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加强质量建军,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文章系统分析了城镇化建设的意义,兵团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得到制约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兵团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和城镇化对兵团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企业信用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对企业信用经济价值的充分认识,企业信用严重缺失,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对企业信用经济价值的认识,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8.
基于云重心评判法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问题,运用云理论对其进行了探索.给出了一种综合评判法--云重心评判法,在对云重心评判法理论介绍的同时详细地给出了其实现步骤,最后用加权偏离度()来衡量系统与理想状态的偏离程度,以表征系统性能的优良,并结合算例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此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对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效能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9.
烟火药剂在新型焊接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烟火药焊接技术的发展,设计了一种在新型焊接技术中使用的高能烟火点火药剂配方,并对其点火效率和燃烧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配方高能点火药的点火效率远远高于黑火药,保证了以高热剂为主要能源的新型燃烧型焊条的可靠快速引燃。  相似文献   
40.
针对我国陆军现有防空导弹装备,提出了一种增加其作战效能的信息化改造方法。阐述了改造思想、改造方案,并简单讨论了改造后的陆军防空导弹构建作战体系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